课题名称:生活哲学指导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1.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学目的为:(1)教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字, 作为读写的基础,小学阶段要求掌握常用汉字 2500 字左右;(2)培养学生熟练应用字典辞书,自己认识通用字和其他生字(常用字表和通用字表由国家有关部门公布)。教学要求:(1)认清字形。汉字字数多,各具特征,有的形体繁复(如“镰、魏、赢、戴”),有的差别细微(如“干—千”“未—末”),需要认真辨析,一笔不苟。要教学生熟悉字的笔画、笔形、笔顺、笔数,熟悉组成合体字的各种结构,包括各种偏旁。(2)读准字音。汉字本身不能显示读音,有些字虽可借助形声字的表声部分来帮助读出字音,但可借助的不多,字的读音要依靠汉语拼音字母。(3)了解字义。汉字是汉语的语素,有时作为单音词,有时和别的字构成复音词,字的意义要在词里才能显现(如“花卉”与“花钱”,“行动”与“银行”)。 2.生活教育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3.生活哲学指导下的语文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可以定义为把教育融入生活,利用生活进行教育,通过教育来满足生活进步发展需要。”“生活教育”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启示。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部分,与生活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上个世纪60年代,儿童哲学教育之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普曼在研究中发现,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运用儿童文学形式,有系统地专门对儿童进行哲学思维训练。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推广、完善,目前在英国、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儿童哲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 (2)国内研究现状 把生活和教育结合起来研究始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可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本身是个枯燥的过程,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被动的。因此,教师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的识字教学,会造成学生识字效率低,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部分,与生活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2)实践价值: 1、探索生成出一套生字教学策略,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2、培养学生从生活角度分析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意识。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1.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认识汉字; (2)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课例实验与研究,对典型课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的做法研究归纳出结合生活的生字教学策略; (3)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意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4)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哲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逐步由片面的思考问题变为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能改变思维方式,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2.研究内容 (1)以学校、家庭、社会为营地,调查学生识字环境; 研究要点: ◆教室是孩子们在学校呆的最久的场所,利用教室营造良好的识字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阶段性学习生字的习惯。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家中的一幅画、一本书、一个小摆件都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家中的识字环境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社会上的不同场所也可以化作孩子的识字课堂,比如超市、餐馆、公园等。 (2)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课例实验与研究,对典型课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的做法研究归纳出结合生活的生字教学策略; 研究要点: ◆开展课例实验与研究,对典型课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的做法研究归纳出结合生活的生字教学策略。 (3)研究所归纳的识字教学策略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意识。 研究要点: ◆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哲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逐步由片面的思考问题变为全面的看待问题; ◆如何打破以往的识字写字模式,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1.研究思路 1、以学校、家庭、社会为营地,调查学生识字环境; 2、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课例实验与研究,对典型课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的做法研究归纳出结合生活的生字教学策略; 3、研究所归纳的识字教学策略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意识。 2. 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 1、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2、查看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 3、参加校教科室组织的课题论证,修改完善方案。 实施阶段: 1、按课题方案进行研究。做好研究记录,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阶段性小结。 2、及时反馈研究实施信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研究思路。 3、定期交流总结,积累并形成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 成果总结阶段: 1、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2、汇报各类课题研究资料,如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
3.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本研究课题的科学认识。广泛查阅识字教学方面的有关文献、理论专著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的理论起点,启发研究思路。 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总结、边改进、边推广,是理论研究的成果及时为实践服务。主要通过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分析,选择适合学生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意识。 案例研究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课例实验与研究,并对典型课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的做法,反思存在的不足,以便有效地调整实验与研究策略。
| |||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1.主要观点 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活动时,应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学生的识字学习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将识字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立足课堂教学,延伸到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激发学生识字的强烈愿望。生活为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生活都应该是学生识字的课堂。新课程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树立将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的意识,处处留意,时时在意,从而真切体验到生活处处有语文,真正地亲近母语。 2.可能的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的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探讨出的识字教学策略将会是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
|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
阶段成果(限5项) | 课题研究方案 | 研究报告 | 2019.10 |
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 | 课题研究记录表 | 2020.01 | |
课题相关教研活动 | 教学活动影像 | 2019.11 | |
课题相关论文 | 论文 | 2020.12 | |
最终成果(限3项) | 课题相关论文 | 论文 | 2020.12 |
课题相关课例 | 课堂实例 | 2019.11 | |
阅读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研究终期报告 | 报告 | 20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