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卫珍
背景:
虽然已任教二十多年,但是当一年级的班主任,我觉得压力很大,因为我十多年没当一年级的班主任了,不仅担心自己无法理解一年级小朋友的行为和想法,而且我们学校是新昆山子女的指定学校,学生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民工子女,男孩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五,男孩子又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对于一些突发状况,我老是有点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应对。比如,当你兴致勃勃地进教室,准备上课时,却发现:几十个孩子像野马归巢似地奔进教室,有的满脸通红,有的气喘嘘嘘,有的还大声嚷嚷,有的还在争吵着什么……
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知道老师的存在,大部分同学还在开心地说着自己的话,做着自己的事,吵着自己的嘴,夹杂着几个同学的背课文声音,打小报告的声音此起彼伏:
生1:老师,他拿我笔……
生1:老师,他骂我……
生1:老师,他推我……
生1:老师,他……
事件:
面对这样的场面,我心急如焚,但是身为老教师,我还是按捺住心中的怒火,试着用平静的语气,语重心长地说道:同学们,大家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要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上课铃响应该要马上进教室,然后静静地等候老师来上课,不可以这样乱成一团。
同学们听了之后,确实是静了下来,有些还似懂非懂的小脑袋,但是我觉得效果也不是很长久,等到第二天同样的情况会再次的出现,然后我故计重施,但是我发现效果一次比一次差,大家似乎产生了“抗体”。我无奈之下也没有深究这个问题。
直到有一次我挂牌课,学校领导老师来听我的语文课,我对这节课也非常重视,花了很多精力,想上好这一堂课。结果,一堂课下来,我们班的学生又出现了状况,有些同学自己在下面做小动作,有的在和周围同学讲话。大家听后对我教学安排及课堂驾驭能力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但同时也提醒我要抓一抓学生的课堂纪律。所以我也痛下决心要好好整治一番我班的纪律。这次我改变方法,既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没有用,那么我采用“诱敌”的政策。我想:人总是希望被表扬,被肯定的,没有哪个孩子生性就是坏的,我尝试用“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效果很好。
对策:
等上课铃声响起,我来到教室门口,看到学生们还是处于一片混乱中,我首先面带笑容的进入教室,并没有表现出不愉快,有的同学看见我的表情,就觉得有点奇怪,就好奇地静了下来,有的依然如故。我一看到小芳坐端正了,马上树立榜样:“你看小芳坐端正了,老师最喜欢坐的端正的小朋友。”此时,我发现,其他同学都会马上坐端正,并用认真的眼神看着我,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我趁此机会又说:“都坐端正了,真不错!”这样的效果,比起以前不停地指责,的确要好得多。
我尝到了甜头,觉得这招真是有用,就加以广泛应用。比如:
我发现,上课时,有些小朋友不敢于发言,发言的老是这么几个同学,就说道:“举手的小朋友非常值得表扬,说明你在动脑筋,而且很勇敢,不怕说错。”
这时,我看到了其中一位同学也举手了,我立即表扬道:“某某,也很勇敢,真不错。”然后,有更多的同学举起了手,这一招屡试不爽。
讨论反思:
我也总结出了:人生道理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还没有什么概念,他们怎么理解的了。一段大道理,敌不过老师的一个鼓励;一声大吼,敌不过老师的一句表扬。难怪老师们都说一年级的学生是要骗的,我深有体会,的确!表扬是教育的魔棒!如果我们一直鼓励一些好的行为,在学生的潜意识里,也会一直存在着这一好的行为的标准,会情不自禁地朝着这一好的方向而努力。用学生身边的人物做榜样,使他们感到真实,又感到亲切,既增强学生模仿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正面教育的效果。
如此看来,表扬是可行性非常高的一种教育方法,但是,我认为也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 教育因人而异,但要尽可能地惠及每一个学生。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只适合正面教育,有些学生用激将法行之有效,尤其是一些各方面都特别优秀的孩子,难得一次两次的刺激,反而可以激励他们成长。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孩子而言,还是应该更着重于正面教育,包含表扬、鼓励。老师不能吝啬他的表扬,应该让每个学生都经常有受到表扬的机会,即使对那些能力稍欠或者行为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学生,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挖掘他们身上每一点值得赞赏的地方,使他们本来很细小的优点变得越来越突出,从而不断地进步。
2、树立榜样,并在学生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学生都是榜样。班主任如果在班中树榜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最守纪的为“守纪之星”;最勤学习的为“学习标兵”等,学习园地上,隔一定的时间重新选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当“星”的机会,选上是“星”的自然表现更好,不选上的也认真表现好想当“星”,收到很好的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用心做教育,用爱心、恒心、关心去爱护每个孩子,去尊重他们。我相信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够托起明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