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案例
戴琴
背景:
新学期开学了,我接了一个新的班级,班里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个个充满朝气。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了解,班里的张荟同学引起了我的关注。
学生张荟,男,9岁,个子特别矮小,但性格倔强,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长此以往,必将对其今后的人身道路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事件:
调查1:据前
调查2:张荟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的,属于新昆山人。父亲现在在做建筑方面的工程,所以流动性比较大,母亲要跟随父亲一起工作,平时他与父母接触的时间并不多。经常由奶奶接送和照料,隔代亲的现象就体现出来了,一般情况下只要张荟开口,他奶奶总是会满足他。因此,养成了他任性的性格,常会与奶奶顶嘴。
调查3:通过与张荟多次个别谈心,发现他常常以“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虽然那张小嘴是挺会说话的,说出来的话有时也挺讨人喜欢的,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却非常的困难,言与行不一致。
对策:
初进班级,他无视班级纪律,上课要站就站,要坐就坐,一点儿也没有集体荣誉感,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围在他周围的也是几名不求上进的同学。但他对收作业本却是充满了热情,于是我安排他担任小组长。这迫使他加快完成了作业,我很欣慰,及时肯定了他的进步,并将班中作业整洁的本子借给他,建议他观察一下。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第二次作业字迹就端正了一些。
我在晨会上又及时肯定,他再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接着说:“每一个小朋友都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在学习方面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
与其父母谈心,改变他在家的地位。让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使其对生活充满新的期待与追求。
家校密切联系,是当好一个班主任的基础。经过几次“暗访”,与其父母达成了共识:决定家校密切联系,共同搞好转化工作。他父母现在也充分地认识到,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为人父母是一定要在孩子身上花时间的,不是给他吃饱穿暖就行的。表示今后在家会好好地教育他,配合老师。
通过班级活动,主动与他进行“交心”,发展师生间心理的“相知”关系,建立师生间教育信任的心理基础。通过观察,发现他有一些兴趣爱好,喜欢画画和游戏。于是我积极走进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心理世界,从全方位对他关心,并积极引导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争取做一个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的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点进步时,我就会及时表扬他。他生病时我主动关心他……久而久之他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有了教大变化。
反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过一学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心理上,由“孤独自弃”变为“乐观进取”;在行为上,由“我行我素”变为“关心集体”;在学习上,取得了各科均在及格线以上的较好成绩。他已由一名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转化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了。
张荟同学的转化,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小学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将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小学心理教育的研究和推广,势在必行!
只要以爱心相待,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以无私的爱心给他们阳光和雨露,他们就能健康成长。
只有用真诚的爱心,才能敲开学生们那扇禁闭的心扉之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热情,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眼中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