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教原因:
王志强,男,家庭教育简单粗暴,他的爸爸和他都患有家族遗传病史,治愈机率很小很小,父母因此分居,他跟着爸爸和奶奶生活,长期得不到妈妈的关怀,性格难免孤僻与敏感。自己的自制力又极差,多动,坐不住,日常行为习惯欠佳,学习马虎,缺乏恒心。与同学一言不合就容易大打出手,出手又没个轻重,因此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同学都不太愿意和他一起玩。
帮教策略及过程:
(一)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
从家长的口中得知:孩子很孝顺。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自己,为了以后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孩子对未来、对生活其实没什么概念,朦朦胧胧的,所以你要告诉他,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而读书,他们还没能有切身体会。未来太遥远,而当前能看到的,才是真实的可观可感。于是,我便找机会跟他聊聊。我告诉他,父母因为他在学校的不良表现而伤心,我甚至说,妈妈都喜欢听话乖巧的孩子,如果你能好好读书,好好表现,妈妈肯定会早点回来看你的。而家长在孩子回家后,也及时跟孩子沟通,博取孩子的同情。在我和家长的双面夹攻之下,孩子终于“开窍”了,立志要努力学习,争取一家人早日团聚。
(二)投其所好,让其心存感激
在与孩子的谈话中得知:读了四年书,还从未当过班干部。他告诉我,他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要当一名班干部。可是班干部竞选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以他之前的表现看来,落选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我总得帮他一把,毕竟他在体育课上表现确实不错:排队整齐,站得直,走的好。于是,我想了个办法,我鼓励他积极上去竞选,还鼓励同学们给他一次表现的机会,最后,他终于如愿当成了值日副班长,虽然只有一天,但他还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协助班长管好班级。我看他那一副一本正经、乖乖巧巧的样子,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我就知道,我的决定是对的。
(三)帮助其寻找缺失的集体归属感
我们在进行班级活动时,问题学生,往往是被忽略的,他们很自然地被同学们排除在集体之外,与之同时,他们也缺少了一种对集体的认同感。以他以往在班里的表现,竟然也能当上值日班长,这让其他同学也感到疑惑。为此,我利用晨会,开了一个以“一个都不能少”的讨论会。我告诉孩子们,只要你愿意进步,肯努力,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人,我们会给你机会的。
(四)改变问题学生的生存条件和教育环境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再好的学生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再差的学生,也有其闪光点。当问题学生的这种亮点在闪烁时,也正是引导他们的最好时机。以前我表扬其他同学写字好看的时候,王志强总是一脸羡慕,我也看得出他渴望被表扬。于是,在他的作业或书写有进步时,我会对其大肆表扬一番;在他行为表现进步时,我会号召大家向他学习……我抓住每一次他进步的时机,这样的表扬,让他产生了一点“成功感”。当然,在他做得不够好、犯错误时,我也会直接地提醒并指正他。恩威并重,自然能使其成长。
作为一名老师,我不是最优秀的,面对问题学生,我们必须做到张弛有度。一味的“游击战”,只会两败俱伤,斗智斗勇,才是硬道理。